中考体育素质项目Ⅱ怎么选?怎么练?

发布时间:2025-11-05 期号: 1871期

 

  在中考体育现场考试中,素质项目Ⅱ总分占8分。考生要从引体向上(男)、斜身引体(女)、双杠臂屈伸(男)、仰卧起坐(女)、实心球、1分钟跳绳、原地纵跳摸高、立定跳远中任选1项参加考试。面对众多项目,考生该怎么选、怎么练?本期,我们特邀了4位一线体育教师为考生指点迷津。

  

  怎么选?

  扬长避短  选项目重在“性价比”

  北京市顺义区杨镇第一中学 荣 祺

  在素质项目Ⅱ中,考生选择项目的核心原则在于扬长避短,要选择“性价比”最高、自身发挥最稳定的项目。下面,笔者逐一分析各项目特点,助力考生做好决策。

  一、各项目核心特点

  引体向上(男)是“绝对力量”项目,考生较难在短期内进步。满分(11个)是分水岭,考生力量足则稳拿满分,不足则得分极低。

  仰卧起坐(女)考查考生的腰腹力量与耐力,技术简单。通过系统训练,多数女生可快速达到高分,稳定性佳。

  实心球项目要求考生兼备力量与技巧,其中技巧至关重要。体重较大的考生更适合选择该项目。

  立定跳远考查下肢爆发力,容错率高,适合爆发力好但易紧张的考生。

  跳绳是公认的“性价比之王”。该项目便于练习,在素质项目Ⅱ中提分最快,满分相对容易达成。考生只要练习到位、心态稳定就能成功。

  双杠臂屈伸(男)和斜身引体(女)两项目难度相对较大,仅适合极少数男、女生。

  原地纵跳摸高考查考生爆发力,通过测量跳跃高度评定成绩。优点是考试过程极短,非常适合弹跳力出色、腿部爆发力强的考生。

  二、选科策略与决策要点

  在选择体考项目时,考生最先要做的是精准定位自我。

  力量较强的男生若能完成8个及以上引体向上,可优先选择该项目,因为该项目临场发挥稳定性最高;若考生力量较弱或体重较轻,跳绳是首选。

  女生可优先考虑仰卧起坐;协调能力和节奏感好的考生选择跳绳能最大化地发挥自身优势;爆发力出色的考生可考虑立定跳远与实心球项目。

  除准确找到自身优势外,考生还要关注自己在某一项目上的进步空间以及临场发挥的稳定性。若想在短期内提升成绩,考生首选跳绳和仰卧起坐;若追求绝对稳定,选择已达标的引体向上、仰卧起坐或立定跳远更合适,这些项目的失误率相对较低。

  最后,笔者建议考生通过模拟测试数据辅助决策。考生可在2至3个备选项目中进行模拟测试,记录自身成绩与满分的差距,同时感受自己在哪个项目上进步更快、操作起来更得心应手,也可咨询体育老师的专业意见。

  

  怎么练?

  引体向上(男)、双杠臂屈伸(男)

  先打基础再练专项

  昌平一中教育集团天通苑校区 韩 旭

  一、分阶段备考计划

  11月至12月:夯实基础阶段

  在此阶段,考生的目标是打好力量基础。针对引体向上项目,从零开始的学生可先练习直臂悬垂和屈臂悬垂,每天进行3至4组悬垂练习(每组15至30秒),搭配2至3组俯卧撑(每组8至10次),以强化上肢力量。同样,初始练习双杠臂屈伸项目者也可进行上述力量训练,若力量不佳,可利用长凳或床作为支撑,以减轻体重负荷。考生要注意,备考双杠臂屈伸需从支撑稳定性入手,考生可每天练习3组静态支撑(每组20秒),配合垫上俯撑慢起(每组8次),重点感受肱三头肌发力。每周,考生要穿插完成两次平板支撑、仰卧两头起(每次做3组,每组30秒)等核心训练。

  1月至3月:专项力量提升阶段

  在具备一定基础力量后,考生在本阶段重点提升专项力量。

  引体向上专项训练:考生可借助低杠进行斜身引体训练,即双脚着地,身体和地面成一定角度,这样能减轻一部分身体重力,减小初期训练难度。此外,考生可借助辅助带或两人相互帮助训练;也可练习反手引体向上,其相对正手引体向上难度更小,考生可以此项练习作为过渡的训练方式。

  双杠臂屈伸专项训练:考生可进行离心式双杠臂屈伸,即从凳子上撑上双杠,然后以约5至10秒的时长让身体缓慢下降,之后再跳上去,如此反复训练;随着力量不断增长,可做摆动臂屈伸。

  4月至考试前:冲刺模拟阶段

  考生要按考试标准开展模拟训练,每周安排3至4次测试性练习。其中,针对引体向上与双杠臂屈伸项目,考生可各练习2至3组,尽最大能力完成规范动作。在此阶段,考生要重点纠正动作偏差,如做引体向上避免惯性甩动,做双杠臂屈伸避免肩高于肘。临考前1至2周,考生要相应降低训练强度,减少每组次数,保持身体状态。

  二、备考注意事项

  规范动作优先:做引体向上时,考生要收紧核心,使身体呈直线,拉起时下巴过杠;做双杠臂屈伸时,要保持身体挺直、手臂伸直,避免锁死关节以及弯腰或手肘后翻。

  循序渐进增量:每周训练相应项目时,考生可较前一周标准适度增加1至2次动作或延长支撑时间,注意避免突然加大负荷导致受伤,肌肉酸痛时需暂停训练并休息。

  充分热身防护:训练前,考生必须做肩绕环、压肩等热身活动;做每组动作后要进行拉伸。如出现关节疼痛,考生要立即停止练习并检查姿势是否正确。

  

  斜身引体(女)、仰卧起坐(女)

注重突破上肢与核心力量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 洪伟男

  一、项目详解与训练理念

  斜身引体主要考查考生的上肢肌肉力量与背部稳定性。该动作重点锻炼背阔肌、菱形肌、斜方肌及肱二头肌,要求考生具备较强的上肢力量与核心稳定能力。由于女生普遍上肢力量偏弱,此项目对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仰卧起坐是评估考生腰腹核心肌群力量与耐力的经典项目。女生在核心力量方面虽有一定优势,但该项目的挑战在于考生要兼顾动作规范与节奏稳定,避免因追求速度出现腰部拱起、颈部借力等代偿现象。

  斜身引体与仰卧起坐是评估女生上肢与核心力量的两个重要项目。二者锻炼部位虽不同,训练理念却相通:均强调以标准动作为基础,通过循序渐进的训练,同步提升力量与耐力。

  二、分阶段突破

  阶段一:基础奠基期(第1周至第4周)——建立力量与动作模式

  本阶段训练旨在帮助考生掌握正确姿势,激活目标肌群,为后续提升训练强度奠定坚实基础。笔者建议考生每周训练3至4次,并确保组间充分休息。

  斜身引体:该项目动作要点在于考生要将单杠调至胸骨位置,双手握距略宽于肩,身体绷直呈斜线。上拉时,考生可尽量使胸部贴近横杠,直至下巴过杠;下放时,需完全伸直手臂。

  训练方法包括离心控制(考生跳起或借助蹬地使身体处于斜向最高位后,用4至6秒时间控制身体匀速下降,如此重复3至5次为一组,可做3组)和水平引体(在低位单杠下,考生以身体接近水平的姿态做引体,以自己能完成的最多次数为一组,共做3组)。

  仰卧起坐:该项目动作要点为屈膝90度,双脚固定,双手轻触头侧或耳旁,严禁抱头拉扯;考生由腹部发力,起身时腰部始终贴地,直至肘部触膝;下放时,考生的肩胛骨触地即可。

  训练方法包括定时训练(在45秒内,考生以标准动作完成尽可能多的仰卧起坐并记录成绩,休息90秒,以此重复3组)和耐力训练(考生慢节奏完成每组20至25次仰卧起坐,共做3组,要保证质量)。此外,笔者建议考生每周加1次平板支撑和跪姿俯卧撑作为辅助训练。

  阶段二:强度提升与模拟训练期(第5周至考试前)——冲击满分

  夯实基础后,考生要重点提升肌肉耐力与爆发力,并提前适应考试强度,在本阶段可将训练频率调整为每周3次。

  斜身引体:考生可引入增量训练,即在常规训练后,增加1至2组不计时的“最大努力组”,按标准完成项目动作直至力竭,努力突破个人极限。同时,考生每周要进行一次1分钟模拟测试,以熟悉考试场景和节奏。

  仰卧起坐:考生可采用节奏冲刺训练法,即以“快起慢下”的节奏进行30秒快速冲刺,再休息60秒,如此重复4组,以提升单位时间的练习效率。同样,考生可每周进行一次1分钟模拟测试,力求突破个人最好成绩。

  三、注意事项

  质量重于数量:考生宁可标准地完成一个动作,也绝不借力完成十个。仰卧起坐时,考生切忌用手拉扯颈部,全程应将发力点集中于腹部;斜身引体时,手臂要充分伸直,这样才能有效激活目标肌群。

  呼吸节奏即动力:考生要始终遵循“发力时呼气,放松时吸气”的原则,这样有助于提升动作稳定性与耐力表现。具体而言,仰卧起坐时,考生应在起身时呼气、下躺时吸气;斜身引体时,则在上拉时呼气、下放时吸气。

  

  掷实心球、1分钟跳绳、原地纵跳摸高、立定跳远 

  把握训练节奏  避免练习误区

  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 赵玺苹

  一、分阶段备考计划

  基础巩固期(第1周至第4周)

  【核心任务】  考生要巩固正确动作模式,纠正错误姿势。

  【共性训练】  考生可每天完成动态拉伸及静态保持等力量训练,重点激活臀大肌和背阔肌,同时增强关节活动度;此外,每周安排两次核心稳定性练习,如平板支撑及其变式等。

  【专项突破】  在此阶段,考生训练要避免追求练习强度,着重关注神经肌肉连接的质量而非数量。

  掷实心球:日常体育课上,考生要注重徒手模仿完整动作轨迹,体会“满弓”姿势;用轻重量药球、排球练习挥臂速度。 

  1分钟跳绳:考生要从慢速训练开始,逐步增加跳绳速度,注意用手腕摇绳而非用手臂甩动摇绳;可佩戴节拍器控制节奏,降低失误率。

  原地纵跳摸高:考生可练习靠墙静蹲,增强脚踝力量;使用弹力带辅助起跳,感受蹬伸时机。

  立定跳远:考生可标记自己当前最佳落点,形成视觉锚点;反复练习双臂预摆与起跳蹬伸的衔接。

  强化提升期(第5周至第8周)

  【核心任务】  考生要量化指标,突破瓶颈。

  考生可用视频记录自己测试的过程,对比示范视频,逐帧分析差异,制订个性化训练方案。例如,掷实心球选择标准球重量±0.5kg的不同配重做递增训练;跳绳采用“30秒全力+30秒恢复”间歇训练;原地纵跳摸高设置不同高度悬垂物作为目标,如悬垂的排球或篮球筐等;立定跳远在软垫上完成超等长收缩练习(快速下蹲后立即弹起)等。

  另外,考生要每周进行一次模拟测试,记录相关数据,根据结果及时调整技术细节。

  冲刺保持期(第9周至考试前)

  【核心任务】  本阶段,考生要进行实战化演练并调适心理。 

  考生可按现场考试流程进行全真模拟测试,即做好准备活动、模拟考试、模拟完成成绩确认签字等环节,以此来训练抗压能力。

  考前一周,考生要将训练强度降至平时的60%,保证肌肉充分修复的同时维持神经兴奋度。

  二、常见误区与解决方案

  【误区1】  “唯数量论”——盲目增加训练时长

  正确做法:考生应遵循超量恢复原理,确保组间休息充分(一般不少于90秒)。

  【误区2】  “忽视呼吸配合”——闭气发力

  正确做法:考生发力瞬间呼气释放胸腔压力。

  【误区3】  “单一化训练”——长期重复同一动作

  正确做法:考生可交叉安排不同性质训练,如交替进行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优米国际娱乐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优米app苹果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