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6年高考英语听说机考日期已公布,备考进入关键阶段。为助力考生高效复习,本期我们聚焦备考中的常见“痛点”,特邀一线教师系统解读“校内外双循环”训练方法,并请两位“高分过来人”分享破解口语和听后记录与转述题的实战技巧。希望这组兼具方法引领与经验参考的稿件,能帮助考生在听说考试中自信登场,斩获佳绩!
■教师支招
“双循环”训练助力英语听说高效备考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 韩国凤
高三英语第一次听说机考将在12月13日进行。随着考期临近,一些考生陷入了时间紧、提升慢的焦虑之中。事实上,提升英语听说能力并非一日之功,它更像一场讲究策略与耐力的马拉松。眼下,考生该如何安排才能高效备考呢?我建议大家建立并运转好“校内外双循环练习系统”,通过精细化规划,让校内校外的每一分钟都为目标服务,从而告别慌乱,稳步提能。
何为“双循环”系统?
我所说的“双循环”系统指的是根据考生生活轨迹,将备考场景清晰划分为“校内”和“校外”两大模块。针对不同场景的特点与资源,设计侧重点不同的训练任务,使两者相辅相成,形成一个高效的备考闭环。校内循环侧重精准输入和准确性的夯实,校外循环则侧重沉浸输出和流利度的培养。
高效运转校内循环:精准输入,夯实根基
校内环境拥有专业的设备、教师的即时指导和同伴互助的氛围,是考生进行精准备考训练的主战场。其核心流程为:模拟套题 → 分析板块 → 纠正细节。
课堂上:模拟实战,演练现场感
听说课是考生最宝贵的训练时机。考生应充分利用语音教室的专业设备,完成时长约40分钟的完整模拟套题。这不仅能全面检验考生的各项能力,其详细的评分报告更能为考生后续复习提供精准指导。临近正式考试时,考生应尤其重视使用市级统一平台进行模拟,以此体验实考感觉,增强应考信心。
模考后:靶向分析,增强薄弱板块
高考听说考试包含“听后选择”“听后记录并转述”“短文朗读”等板块。完成模拟套题后,考生切忌只关注总分,要精细分析每个板块的得分情况。将失分多的板块确定为阶段性主攻目标,进行集中专项练习,实现从“补短板”到“强能力”的转化。
课余时:借助外力,实现精准纠错
当考生独自反复练习仍无法解决发音问题时,务必主动求助外援力量帮助自己。
◆教师是考生身边的专业导师。考生可携带自己的问题录音,与老师一起回听,特别是系统标注错误颜色处。例如,your是否读成了 you,this 中th 的发音没有将舌头放在上下齿之间等。在老师指导下对文本进行精读,你将从根源上完成纠错。
◆同学是共同提升成绩的伙伴。考生要向听说能力强的同学请教,倾听并模仿他们的发音、连读、断句、升降调等,并通过交流获得改进反馈。
有效激活校外循环:沉浸输出,提升语感
校外时间灵活且自主,是校内训练的必要延伸和升华。这期间考生要打破“学习只在教室里发生”的固有观念,将语言练习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缝隙。通过精心设计,为自己构建一个强大而个性化的英语学习生态系统。其核心流程为:夯实词汇 → 朗读句子 → 听读文段。
并行时间:词汇灌耳,夯实基础
并行时间,是指考生在进行一项活动时,另一项活动以背景的形式或并行形式出现。考生可利用洗脸、刷牙、吃饭等“碎片化”时间,播放高考核心词汇录音,边听边联想单词的拼写和含义,实现“耳熟能详”,在无形中巩固词汇的音、形、义。
间隔时间:“影子跟读”,模仿语音语调
在课间或写作业的休息间隙,考生可抽出几分钟,进行“影子跟读”。你可选择语速适中的音频,在原文开始后1至2秒,像影子一样紧跟其后进行复述,尽力模仿其语音、语调、节奏,这是提升朗读过程中流利性、准确性、节奏感的有效方法,同时还能提升朗读的自信心。
通勤时间:营造语境,强化语篇感知
容易被忽视的上下学途中,其实是考生可以整段利用的一段宝贵时间。我建议考生在这个时间段进行语段篇章练习。
精听与模仿:考生可播放听说练习中“朗读并回答问题”的部分和 “听后记录并转述”部分,从倾听入手,然后跟读,模仿其发音,直至达到更好效果。
泛听浸润:考生可将背景音乐换成英语内容,如流行的英文歌曲、慢速英语新闻(如VOA Special English)、有声书或英语播客(如BBC的“6 Minute English”)等,让耳朵沉浸在英语的节奏中,培养良好语感。
实现双循环闭环,从练习走向精通
“双循环”系统的精髓在于校内与校外的联动与闭环,即从练习到精通英语听说。例如,你在校外泛听时发现的语音现象,可以带到校内请老师或同学验证;在校内模拟考试中暴露的词汇或反应速度问题,则可以通过校外的碎片化时间进行针对性强化。唯有将校内的“精耕细作”与校外的“广种博收”有机结合,让两个循环相互滋养,才能形成自我驱动且高效运转的学习引擎,助你在英语听说考试中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过来人经验谈
掌握备考技巧 不让口语拖后腿
北京工业大学 王芊予
作为今年刚经历过听说机考的高考过来人,我感觉口语最易成为拉开分数差距的“分水岭”。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体会,分享几个针对口语部分(包括转述和短文朗读)备考有用的小技巧,希望能帮学弟学妹少走弯路。
听题有技巧,临场不心慌。对于转述题,我认为大家要练就听过、看过句子即理解句子的能力,这样能帮助你正确断句。日常练习时,考生在第一遍录音播放时有没听懂的生词一定别慌,可尝试在听第二遍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记下读音(必要时可用中文进行音译),以避免在转述时卡壳;朗读题记答案时,可顺手扫一眼文本里的数字、年份类单词,提前在脑子里过一下发音,这样在正式转述时就不发怵了。
录音稳心态,语调定胜负。正式录音后,考生不要有过多杂念,若总给自己“别读错”“别卡壳”之类的消极心理暗示,会陷入越怕越容易出错的窘境。大家开口时尽量加上语调,但别像机器人念经。语调体现在你朗读的时候富有感情,而不是你读的每个词都落在同一个水平线上,这样听感会好很多。我建议大家从现在开始,每天坚持抑扬顿挫地读几篇短文,哪怕你觉得读起来有点浮夸也别放弃做这样的练习,持续一段时间语感会慢慢练出来的。
告别记不全 四步攻克听后记录与转述
北京工业大学 闻天心
在我看来,听后记录和转述提升的关键在于持续练习以保持手感。考生跟随录音多记几遍,便会发现自己的记录速度会逐渐加快。日常练习时你若未能记全需补充的三级信息(表格右边那一栏信息), 不必急于查看文本,可反复聆听、尝试补全。以下是我总结的一些备考小技巧,供大家参考。
提前规划:画格分区,高效誊抄
根据题目表格,考生可在A4纸上提前用横线划分区域、预留占位。此举既能避免誊抄时重新排版浪费时间,也能快速定位需补充的信息。
简写+补全:巧用间隙,灵活记录
记录时不必追求完整拼写,长单词可进行简写(如“environment”可缩写为“env”),这样看似冒险,但在具体语境和听力理解的支持下,考生可以在播放录音的间隔、填词结束的空余时间,将缩减的单词补充完整,确保转述的流畅性。
细节为王:补充隐含信息
除题目明确提示的省略号外,其他隐含细节(如“first/second”等顺序词)尽量补充完整。考生要记住,细节完整度直接影响转述的丰富度与准确性。
自信表达:语调节奏+心态管理
进行转述时,考生要注意语调的起伏与停顿,我推荐考生通过模仿英文电影配音培养语感。此外,大家要抱着首考非终局的心态去备考,模考阶段出现失误切忌慌乱,因为紧张易放大问题,练就稳定的心态是顺利完成考试的重要因素之一。
这些专业录取有“门槛” 外语成绩要“达标”
英语听说机考成绩在高考英语总分中占比高达三分之一。英语单科成绩是考生报考一些高校英语、小语种等专业的“硬门槛”,也是叩开“外培计划”、中外合作办学、民航招飞及港澳高校等大门的关键条件。计划报考相关专业的考生务必提前了解目标院校的招生章程,确保自己的英语成绩能够“达标”。
英语及小语种专业 单科成绩有要求
一些高校英语、小语种等相关专业招生对考生的英语单科成绩有要求。
北京语言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中英双语)专业要求考生高考英语单科成绩不低于110分。
北京外国语大学在本科提前批普通类A段实施“一带一路”外语专业综合评价招生,要求考生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或最近一次模考)成绩在年级同科类排名前10%以内,并且外语成绩均在同科类排名的前10%以内。此外,学校还将在校测环节组织面试,满分50分,外语口试和中文面试各占25分。能力测试总分达到30分且外语口试和中文面试成绩均达到15分的考生为“合格”等级。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对所有专业录取均参考外语单科成绩。其中,北京市“外培计划”专业要求外语单科成绩达到120分及以上,其他专业外语单科成绩需达到90分及以上。
北京语言大学招办主任王悦表示,小语种人才在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受到各领域用人单位的青睐。因此,不少考生和家长都对相关专业保持着较高关注。与此同时,多数院校外语类相关专业会对考生的高考外语单科成绩提出要求,建议考生和家长要提前查阅和咨询相关政策。
“外培计划”专业 学生外语水平要符合境外高校要求
“外培计划”招生是由北京市属高校与海外境外知名高校共同培养优秀学生的一项举措。市属高校会输送部分学生到海外境外开展为期2—3年的访学活动。
2025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建筑大学等多所市属高校在京进行“外培计划”招生。
从各校公布的录取要求来看,多数“外培计划”对考生外语单科成绩提出了明确的最低分数要求。例如,北京建筑大学在该批次投放的建筑学(五年)、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理空间信息工程等专业均要求考生的外语单科成绩不低于110分。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招办万晨阳老师表示,因“外培计划”是与海外境外高校联合培养,所以学生的语言基础尤为重要。以北二外为例,出国前,学校要求学生外语水平需达到海外境外高校的入学要求才能进行访学。访学期间,所有专业课程均为外语授课,因此,多数“外培计划”招生院校会设置外语最低分要求。学校提醒有意报考“外培计划”的考生要重视外语学习,在报考前仔细查看优米国际娱乐公布的当年高考招生计划,了解各校“外培计划”的专业及其在各区的招生人数,是否有限选科目、语种限制、外语单科成绩等要求。
中外合作办学专业 大量外语授课考验学生语言能力
近年来,中外合作办学模式越来越受到广大考生及家长的关注。目前,中外合作办学在招生方式上主要分为计划内招生和计划外招生。其中被计划内招生录取的考生须参加高考并填报志愿。
一些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录取时对考生外语单科成绩有明确要求。以2025年为例,北京体育大学开设的休闲体育、旅游管理两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要求考生外语单科成绩不低于105分;北京工业大学的北京-都柏林国际学院要求考生的外语单科高考成绩不低于110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统计学专业录取时,要求考生外语单科高考成绩不得低于满分的70%。
据北京邮电大学本科招办主任陈伟介绍,中外合作办学模式旨在引进外方优质教育资源,并与国内的教育资源相融合,为学生提供国际化的教育环境,推动中国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开放。一些高校在进行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招生时对考生的外语成绩会提出明确要求,计划选报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考生,要关注自己的外语单科成绩是否符合心仪院校此类专业的分数要求,要了解自己的语言能力能否保证在以后的专业学习中攻克语言关。
民航招飞专业 对考生英语成绩有明确分值要求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已于近日发布2026年飞行技术专业招生简章。两所学校明确要求考生高考英语单科成绩须达到100分(含)以上之外。从往年情况看,其他招飞院校在招生简章中除对报名条件、报名流程、录取方式等做明确规定外,还会对考生的高考英语单科成绩提出明确分值要求。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学院沈源鸿老师表示,对飞行技术专业设置英语单科要求,体现出院校对航空业“安全”这一最高准则的极致追求。民航是高度全球化的行业,飞行员必须使用国际通用的标准化英语与管制员进行精准、无歧义的沟通,这是确保飞行安全的核心。同时,国际通用的飞机核心技术资料、国际航线运行以及国外航校训练均会以英语为基础通用语言。因此,该专业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英语能力,以此避免沟通失误,确保飞行员理解第一手技术信息,顺畅处理国际事务。
港澳高校招生专业 大都以英语授课
在内地招生的港澳高校中,不少高校都对考生的英语单科成绩有要求。例如,香港教育大学在2026年招生简章中提到,高考总分(不含加分)达到特殊类型招生控制分数线,以及高考英语分数达到 120 分或以上的考生可以报考。
参照2025年录取要求,香港都会大学要求申请人高考总分须达到特殊类型招生控制分数线以上,且高考英语单科须达100分或以上。
此外,部分澳门高校也要求考生的英语单科成绩,比如澳门大学2026年本科招生简章中明确要求高考生的外语语种必须为英语,且同年高考英语成绩须达110分或以上。
香港恒生大学教务处高级经理吴天恩表示,港澳高校一般都以英语授课,因此对考生的英语口语、听力的水平要求比较高。除高考总成绩达到各高校标准外,考生还须具备较好的英语实际应用和交际能力,具备能听懂英文授课的能力。香港都会大学署理中国内地及国际事务处总监李逸璋表示,香港是一个“两文三语”的城市,英语在香港社会尤为重要。大学课程大部分采用英文授课,后续学生攻读研究生以及在港实习和留港工作也需要用到英语。因此,考生一定要着重提升自身的英语水平。
建议考生在认真阅读各院校2026年招生简章中的各项具体要求后,结合自身英语科目实际情况再考虑是否选报。
(北京考试报记者 邓 菡 邱乾谋 胡梦蝶 岳 阳 许 卉)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