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漫行

发布时间:2025-10-29 期号: 1865期

  开栏语:当笔尖在习题册上流转,你是否也好奇,课本里的典故正由哪一件展品讲述?“研学漫行”栏目将陪你暂别题海,走进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每一处场馆都是你的第二课堂,每一件镇馆之宝都是穿越时空的“老师”。愿这段纸上研学之旅为你的备考时光添一抹亮色,让眼界与学识在探索中同生共长。

  

  本期课堂: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代表国家收藏、研究、展示、阐释中华文化代表性物证的最高历史文化艺术殿堂,是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其前身可追溯至1912年。

  中国国家博物馆现有藏品143万余件,涵盖古代文物、近现当代文物、艺术品等多种门类。其藏品系统完整,历史跨度巨大,材质形态多样,涉及甲骨、青铜器、瓷器、玉器、金银器、钱币、佛造像、古籍善本、碑帖拓本、墓志、玺印、书画、雕塑、漆木家具、砖瓦石刻、珐琅器、玻璃器、丝织品、工艺品、老照片、民族文物、民俗文物、革命文物等,充分展现和见证了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血脉绵延与灿烂辉煌。

  ■ 镇馆之宝

   “后母戊”青铜方鼎

  藏品信息:商后期约公元前14—前11世纪器物,其高133厘米、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重832.84千克,1939年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出土。

  藏品详情:器厚立耳,折沿,腹部呈长方形,下承四柱足。器腹四转角、上下缘中部、足上部均置扉棱。该鼎以云雷纹为地纹,器耳上饰一列浮雕式鱼纹,耳外侧饰浮雕式双虎食人首纹,腹部周缘饰饕餮纹,柱足上部饰浮雕式饕餮纹,下部饰两周凸弦纹。

  “后母戊”青铜方鼎(曾称“司母戊鼎”)形制巨大,雄伟庄严,是目前已知中国古代最重的青铜器。器腹部内壁铸铭“后母戊”,是商王母亲的庙号。“后母戊”青铜方鼎器身与四足为整体铸造,鼎耳则是在鼎身铸成之后再装范浇铸而成。铸造此鼎所需金属原料超1000千克。“后母戊”青铜鼎的铸造充分说明商代后期的青铜铸造不仅规模宏大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足以代表高度发达的商代青铜文化。

  

  ■ 纸上研学

  成语“一言九鼎”

  一言九鼎的意思是一句话的分量就有九鼎那么重,用来形容能起决定作用的言论或意见。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

  故事:公元前290年,秦兵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赵王派平原君出使楚国求援,楚王犹豫不决,平原君的食客毛遂执剑上殿,为楚王分析时局,楚王这才派兵救赵。事后,平原君称赞毛遂道:“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列鼎制度

  列鼎制度是周代的礼制,规定: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或一鼎。到了东周,则是天子、诸侯用九鼎,卿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或一鼎。鼎以及伴随的其他铜器如簋等都是“礼器”,在“礼不下庶人”的周代丧葬制度中,是贵族的专利品,一般平民陪葬的则是日用陶器。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优米国际娱乐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米优app怎么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