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李 峰
伴随健康中国战略推进与中医药振兴,千年中医智慧重焕生机。其“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核心理念以及个性化调养、身心兼顾的诊疗体系,与现代医学“生物—心理—社会”模式高度契合。如今,中医学专业秉持传承创新,构建跨学科平台深化产学研合作,持续培育中医药人才,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有什么特点?招生就业情况如何呢?
【专业介绍】中医理论为基 重视临床实践
中医学深入探究人体生理、病理的奥秘,构建起完备的疾病诊断、防治及康复保健理论与实践框架,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石,运用中药方剂、针灸推拿、气功导引等多元疗法,达到维护健康、治疗疾病的目的。中医学专业以培育医学人才为目标,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中医药理论功底、系统的专业知识储备、娴熟的临床诊疗技能,以及崇高的职业道德操守。这些未来医者,既能在中医临床一线开展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工作,也能投身中医药科研、教学与管理领域。
中医学专业以深厚的理论积淀为基础,兼具鲜明的实践特色。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等基础课程与《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中医四大经典紧密结合,筑牢学生理论根基;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等临床课程,则为学生搭建起理论通向实践的桥梁,助力他们将所学知识精准应用于临床诊疗,成长为德才兼备的中医栋梁。
该专业在大四、大五阶段以临床实践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和临床技能。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近年来,学校在原有东直门医院、东方医院等临床医学院的基础上,进一步增设了多家临床实习基地及医学实践教育中心(模拟医院),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实习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接触到最前沿、实用的医疗技术和理念。学生可参与门诊跟师、教学查房、病例讨论、实践观摩等多样的实习内容,提升临床技能与思维能力。
【招生要求】 报考有身体条件等要求
2025年,全国各地中医药院校扩大中医学专业招生规模。考生要注意的是,中医学专业对考生的身体条件、选考科目等均有具体的要求。
以北中医的中医学专业为例,该专业按照教育部、原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有关补充规定执行,根据专业培养和就业特点,色盲、色弱及其他各类不能准确识别颜色的考生不予录取。此外,为保障学生顺利完成临床实习等教学环节,不鼓励躯干或肢体功能障碍考生报考中医学专业。在选科要求上,中医学专业2025年选考科目为“物理+化学”。
【培养创新】 与时俱进 数智中医班成特色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中医学专业高度重视学生科研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培育,积极引导学生立足临床实践需求,开展中医药领域的科学研究与学术探索。为适应新时代的社会发展,中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也在不断改革创新。
以北中医为例,学校近年来开展了诸多创新举措。在创新培养模式方面,北中医在中医药类院校中率先开展长学制教学,首创中医学领军人才培养模式,采取9年“一体化、贯通式、阶段性、模块化”的培养模式,并结合师承教育、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国际化视野拓展等环节,着力培养中医学专业领军人才。此外,学校持续优化中医学“5+3”一体化专业培养方式,实行学生分段考核、动态管理,学生在这种灵活的培养机制下可根据自身发展不断调整学习方向。2025年,学校首开“任应秋数智中医班”,该班依托“一部六院”科教融汇协同育人项目与中国中医科学院深度合作,聚焦中医临床能力培养,以人工智能、数学和系统科学知识为助力,培养临床实践能力强、中医药前沿交叉探索潜力突出的复合型中医临床人才。该班以“名医传承、交叉融合,协同创新”为培养理念,引入复杂系统理论、机器学习算法、优化理论等数理工具,构建“中医+数智+X”的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中医心、科学脑、智能手”三位一体发展,运用现代数智语言重新阐释与发扬中医经典理论,实现中医学术的现代化升华。该班毕业生将具备“中医+智能”双重知识背景,既可继续攻读中医学、中医药人工智能、医学信息学等方向的研究生,也可进入医疗机构、科研单位、健康科技企业等从事临床、研发或管理工作,就业路径宽广,发展潜力显著。
在创新育人模式方面,中医学专业以“学经典、跟名师、早临床、求创新”为理念,深入实施全程导师制,将中医师承融入校园教育。学校还以“大医精诚”精神为核心,通过文化育人工程打造精品校园文化,构建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包括校史文化长廊、百草园以及话剧“医路精诚”等,学生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传承中医文化。
在创新培养平台建设领域,中医学院打造多个特色实训载体。依托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学生可模拟各类病症的中医诊疗全流程,借助直观可视化设备,深化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的融合认知。学院积极构建“多院校、多学科、多平台”的协同培养模式,与国内外顶尖高校、科研院所及科技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全方位整合院校教学资源、医疗机构临床资源与政府政策资源优势。通过合作,学生可以接触到数字中医领域的国际前沿成果与实践经验;在创新合作机制下,深度参与中西医临床实践;依托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基地开展实操训练,有效提升综合实践能力与创新水平等。
【就业前景】 需求增长 前景广阔
当前,随着人们对健康养生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以及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的大力扶持,中医药在医疗保健领域的地位日益凸显。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中医药发展,旨在推动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这些政策为中医学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就业环境。
中医学专业毕业生不仅可以在各级中医院、综合医院及医疗机构开展临床诊疗工作和公共卫生服务,还可以在中医药研究所等科研机构进行中医药研究和新药开发。此外,毕业生还可以在养生馆、健康管理机构等企业从事健康管理、膳食营养指导等工作。随着社会对健康服务需求的增长,尤其是老龄化趋势加剧,中医药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将持续上升。
以北中医为例,近三年中医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流向多元,博士毕业生主要流向高校、科研单位及医疗机构,成为中医药领域的学术中坚力量;硕士毕业生主要流向医疗机构、科研单位、出版社及医药企业等相关单位,成为行业创新的推动者;本科毕业生主要流向医药卫生相关单位或继续深造,成为大健康领域的生力军。学校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积极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就业策略,每年举办多场就业招聘活动和专场双选会以及特色职业生涯品牌活动,如“职场体验日”“简历工作坊”“招聘直通车”等,为学生提供实战机会,全面提升其就业技能。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