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大家谈
数字经济专业——数字中国建设的战略导航
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数字经济系主任 李成明
在今年高校公布的招生数据中,经济学类专业是报考人数较多的热门专业,而数字经济专业更是其中的焦点。2025年经济学类专业在普通本科批的计划招生人数达到7.1万人,较去年增加7000余人,增幅为11%。在经济学类专业中,数字经济专业的招生计划增长尤为迅猛,2025年的计划招生人数较2021年增长了近18倍。
数字经济专业的热度攀升背后,是国家经济结构的深刻变革,数字经济专业正成为连接传统经济理论与未来数字生态的关键桥梁。选择数字经济专业,即是选择拥抱这种变革,未来成为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的中坚力量。
▶ 是什么:懂经济通技术的实用专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先后印发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推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字经济规模由2012年的11.2万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56.1万亿元,12年间其规模扩张了4倍。这一浪潮正深刻影响着经济形态,从智能制造车间的数字孪生系统,到跨境贸易的智能合约应用,再到民生服务的智慧城市治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实践已渗透至国民经济毛细血管。面对产业数字化、治理数字化、生活数字化的时代需求,一门兼具前沿性与实用性的交叉专业应运而生——数字经济专业。该专业以经济学为理论基础,以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为方法支撑,系统研究数字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应用及其带来的变革效应,旨在培养既懂经济管理又熟悉数字技术,具备数据分析、数字治理、创新能力与系统思维的复合型人才。
▶ 专业定位:服务国家战略 加速数字经济发展
作为服务国家战略、支撑产业升级的复合型学科,数字经济正加速从“新名词”向“主战场”转变,数字经济专业近年来成为高校学科布局中的重点方向,吸引着越来越多有志于站上未来风口的青年学子。目前,全国已有超过100所高校开设数字经济本科专业,形成从顶尖综合大学到行业特色院校,从东部发达地区到中西部重点省份的多层次、差异化培养体系。数字经济专业正以其鲜明的时代性、广泛的适用性和良好的就业前景,吸引越来越多的学生报考。例如,中央民族大学在2021年开始招收首批数字经济专业本科生,是全国较早设立数字经济专业的“双一流”高校,也是最早开设数字经济专业的民族高校,是全国高校唯一的教育部数字经济专业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目前学校已获批数字经济专业硕士点并迎来首届硕士生。在博士生培养上,学校设立数字经济方向,形成以数字经济系为专业依托、以数字经济研究院为科研载体、以教育部数字经济专业虚拟教研室为创新平台、以专业硕士和数字经济博士方向为延展的本硕博贯通格局。数字经济专业已成为经济学科发展的新增长点,也成为考生的报考热点。
▶ 学什么:“理论+技术+应用” 跨学科知识
数字经济专业的招生与培养模式紧密结合,其交叉学科特性呈现多元化、复合型及高度适应数字时代需求的特征。在招生方面,该专业主要面向对经济规律敏感、对数据技术感兴趣、具备较强逻辑思维和数学基础的高中毕业生。近年来,该专业受到选考物理、数学等科目学生的青睐。一批高水平大学还开设了数字经济实验班,通过高考直招、入学后二次选拔等方式遴选具备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
作为一门典型的“新文科”代表,数字经济并非“经济学”与“计算机”的简单相加,而是打破传统经济管理与信息技术之间的学科壁垒,构建起“理论+技术+应用”三位一体的跨学科知识体系。该专业高度重视学生的数据思维与数字工具应用能力,学生将通过课程实验、专业实训与企业实战等多种形式,熟练运用大数据分析工具,分析数字市场结构与用户行为,评估数字政策与商业模式效果,推动数字经济理论创新与范式重构。中央民族大学采取“厚基础、重交叉、聚创新、强实践、突特色”的思路,形成“大类培养+专业教育+个性化培育+创新实践”的课程体系。基础课程涵盖经济学原理、统计学、计量经济学、Python程序设计等,为学生构建经济分析与数据处理的底层能力。专业核心课程则聚焦数字经济的核心领域,如数字经济概论、平台经济学、信息经济学、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等,同时形成多模块细分选修课程。该专业课程体系高度强调跨学科整合,为学生开设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社会学乃至法学相关选修课程,以帮助学生形成系统性的数字素养。
▶ 培养方式:产教融合的创新培养机制
为强化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多数高校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协同”的培养机制。例如,一些高校与头部互联网企业、金融机构、咨询公司等合作共建实习基地、联合实验室或产业学院,开展项目制学习,使学生真正参与数字产品设计、商业数据分析、数字规划制定等项目。此外,高校还鼓励学生参加“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数据建模竞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等活动。中央民族大学与多家互联网企业建立依托校企联合课程及国家级科研平台,使学生能够深度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及行业一线工作,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在培养方向细分上,不同高校依托本校学科优势形成了一定特色。例如,理工见长的高校可能侧重数字技术研发与架构设计;财经类高校突出数字金融与平台经济治理;综合性大学则注重宏观政策、数字创新与战略管理。这种差异化培养既回应了社会对数字人才的多样化需求,也为学生提供了符合个人兴趣与职业规划的发展路径。
▶ 就业发展:多元选择 面向未来
数字经济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高度契合当前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所产生的巨大人才需求。毕业生未来可到数字经济、经济学、数据科学、商科、计算机等相关领域继续深造,也可直接服务于互联网科技、智能制造、现代金融、数字贸易、电子政务等诸多领域,担任经济分析、数据运营、数字产品管理、策略规划等关键角色,成为推动各行各业数字化升级的中坚力量。比如,中央民族大学首届数字经济专业毕业生具有多元化的特性,超过一半的毕业生继续深造,深造高校包括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对外经贸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境内知名高校以及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美国南加州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等国际排名头部高校,深造专业涉及数字经济、应用经济学、商业数据分析、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市场营销等。另有一部分毕业生选择直接就业,分别到地方政府以及国家开发银行、深信服等企事业单位工作。
长远来看,数字经济处于快速发展与演进之中,人工智能、Web3.0、隐私计算等新技术和新业态将持续创造新的职业机会,经济社会的数字化重构亟需数字经济领域高精尖人才。毕业生不仅就业选择多样,职业发展路径也呈现高度的开放性和上升性。多数岗位薪资水平具有较强竞争力,且强调持续学习与创新能力。该专业毕业生凭借其交叉知识背景和解决真问题的实践能力,有望快速成长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推动者、数字创新的引领者乃至未来数字经济的构建者。
▶ 你问我答
数字经济专业毕业生能做什么工作?
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因而数字经济专业毕业生的未来就业也具有类似特征。
在产业端,毕业生是互联网科技企业迫切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可从事平台经济分析、商业数据分析、人工智能业务落地等岗位,典型雇主包括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京东等平台型企业,以及众多从事产业互联网、数字解决方案的科技公司。
在政府与公共管理领域,随着“数字政府”“智慧城市”建设深入推进,各级政府部门、智库及公共服务机构急需数字经济专业人才参与数字治理、政策研究、智慧城市规划、数据要素市场设计等工作。毕业生可负责制定数字经济发展战略、评估监管政策、设计公共服务数字化流程,助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此外,毕业生也广泛就业于传统行业的数字化转型部门。无论是制造业的智能供应链管理、零售业的线上线下融合运营,还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数字内容策划与分发,均需既懂行业转型规律又掌握数字工具的专业人才。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